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校企合作

吕义聪,吉利汽车路桥基地的一名普通技术工人,也是最新当选的浙江团省委挂职兼职副书记。这是浙江团省委首度设置挂兼职副书记职务,其他两位当选者是奥运冠军周苏红和浙大教授陈积明。       33岁的吕义聪早就是吉利的名人了,有“金牌蓝领”的美名。他凭着“工匠精神”练就一手绝活,从一个最普通的装配工人成长为汽车装调能手。从全国汽车装调工技能大赛崭露头角,年纪轻轻的吕义聪身上有着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诸多光环,曾经受到习大大的亲切接见。多年来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      “工匠精神”三锦囊之一:“对技术精益求精”2016年,吕义聪带队在总装厂推进“整车精细化提升项目”,以超越消费者期望的眼光,来审视每一台下线车辆,全力打造精品车型。有一次临近下班,吕义聪带着团队成员像往常一样在生产线做例行检查时,他突然指着众多车辆中有一辆车身说,这辆车的后保与车身存在轻微色差。大伙围上去左看右看也未查出问题,吕义聪却要求必须要用专用仪器进行检测。“偏差总和在1.0之内,符合检测标准”。大伙都松了一口气,但是吕义聪坚持把车扣下来,把有色差部分拆下来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跟小涂装一起重新研配,最终在经过三遍的研配后终于调整到专用仪器都不太检测得出来为止。    在2016款全新金刚生产初期,吕义聪在对车型进行检测时发现由于模具的问题,尾门与后保险杠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面差。重新更换模具,这不仅要投入资金,还要给模具公司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有成员就劝吕义聪,既然误差在质检的允许范围之内,要不就算了吧。“绝不行!”吕义聪坚定地说。明知道它有误差,怎么还能让它流入市场呢?在模具更换之前,吕义聪决定找到一个经济实用且快速的改善方法。经过多次的现场研究和不断调试修整,吕义聪发现可以通过工艺的二次调整,在装配前根据实际间距,将支架进行返修后再装配,就可以解决后保面差问题。于是,在产品模具更换之前,每一辆车都必须经过手工调整修补。吕义聪告诉员工,虽然对我们自己是麻烦了一点,但只有这样,我们造出的车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精品车。    现在的路桥公司总装厂,所有车子在通过技术质量人员检验合格后,必须增设生产者主动评价的环节,即在例行检查合格后,再由生产者自己去评价是否还有可改进的地方。吕义聪认为,“很多细节虽然在技术质量层面上符合要求,但如果我们对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将误差降到更低,造每个人的精品车这一品牌使命才能得以践行,吉利汽车的品质才能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

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专业生产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统一管理组织,以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的生产、销售、服务为主要经营业务。公司整合成立于2010年4月20日,总部设在浙江宁波,下辖5个发动机厂,1个7DCT变速器厂,产品范围覆盖1.0L-3.5L的A00、A0、A、B、C、D、E、479等平台汽油发动机、W平台柴油发动机、7速双离合变速器。目前拥有位于浙江宁波北仑、宁波慈溪、山东济南、湖南湘潭四个已投入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厂,义乌、宝鸡等新建的发动机和变速器厂也将在2017年底前相继投入批量生产。公司目前拥有动力总成产品产能85万台套,预计在2020年将实现动力总成产品总产能200万台套。公司现有员工总数达到2000余人,高学历人才50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人才百余名,人才队伍呈现年轻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公司拥有充满激情、富有战斗力的管理团队和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公司各条战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公司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力总成制造商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在发动机方面,采用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双平衡轴、DVVT等先进技术,引进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先进工艺设备,生产具有小排量、高效率、轻量化、低排放等性能特点及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绿色节能汽车发动机。2014年10月,吉利JLB-13T涡轮增压发动机凭借“强劲动力、高效节能、静音舒适”等优异表现,荣获“中国心2014十佳发动机”称号,该发动机采用高效涡轮增压、滚子摇臂液压挺柱、双质量飞轮等技术,彰显了吉利汽车在核心技术上的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果。在变速器方面,极具市场潜力的7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目前正处于产业化阶段,采用多对齿轮共用,总体结构紧凑,整车搭载性较好;机电换挡机构实现快速精准的换挡响应,效率高;静液离合器执行技术,可靠性强。手自一体模式和运动模式可满足不同驾驶人群的驾驶需求,带来全新的驾乘舒适性和乐趣。

7月16日下午,吉利“双主体”育人研讨会在韶山宾馆召开。吉利集团副总裁魏梅,我院院长袁礼斌,集团人力资源中心、各制造基地和销售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长,以及学院系科负责人、骨干教师代表等26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两个主题,一是如何进一步加强校企对接,完善吉利“双主体”育人模式;二是讨论学院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魏梅副总裁首先发言,她感谢学院近年来在高技能人才输送、员工培训等方面对吉利发展所做的贡献,希望校企双方对“双主体”育人的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研讨,既要考虑企业需求,更要尊重教育规律,在此基础上规范合作流程,完善支持政策,同时尽快启动企业急需的专门性岗位人才培养工程。会上,大家针对学生的培养工作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各基地对我院毕业生在岗位上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表示高度认可,对学院的培养理念和模式给予高度肯定。大家对近年来校企之间所形成的种种合作,包括工程师进课堂、学生实习、教师进企业、联合开发课程、联合建实训室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系统性的规范和政策,对我院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课程设置及标准等提出了宝贵意见。本次会议进一步强化了校企联合办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上进行了无缝对接,为学院的“双主体”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见解。吉利“双主体”育人研讨会现场 

2014年12月6日上午,我院袁礼斌院长带领校企办任金梅老师,来到我院12级学生实习单位—吉利汽车成都基地进行了走访调研,此次走访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及与企业就实习相关事宜作进一步沟通了解,同时本次走访调研得到成都基地的大力支持。上午10: 00,在成都基地会议室准时召开了学生代表座谈会,出席本次座谈会的有成都基地人力资源科科长龚冰心、生产物流部记账组组长鄢凯以及我院12级学生代表王学玲、彭超龙等几位同学。座谈会上,袁院长首先了解了同学们的生活情况,大部分同学表示生活上基本上都能适应,袁院长特别嘱咐同学们在实习期间要多跟家里联系和沟通,让家长们放心。同学们也轮流向袁院长和成都基地的领导汇报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和得到的收获。针对同学们的发言,袁院长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在一线实习期间加强学习,要努力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要在一线实习期间加强沟通,要虚心向老员工请教,不耻下问,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技能。座谈会上,成都基地的生产物流部记账组组长鄢凯对我院实习生的总体表现予以肯定,他表示同学们的勤奋刻苦、踏实肯干赢得了公司各级领导的认可,同时对王学玲、彭超龙等同学提出了重点表扬。最后袁院长就学生春节放假回家购票事宜跟成都公司人力资源部进行了沟通,建议成都基地考虑我院实习生返乡路途遥远,提早确定返乡时间并安排相关人员协助学生买票,确保学生能安全回家过年。 

共 22 条记录 1 2 3 4 跳至
首页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