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二级教授,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院长。承担国家自科基金《面向复杂微操作的显微视觉自动化方向与技术的研究》(国家级,80万元,2013-2016年);先后承担省级自科基金《超声振动加工刀具与工具的微观力学研究》《面向微操作的显微视觉系统自动调节与控制方法研究》等项目十余项,带领学生参加今年楚怡怀竞赛获一、二、三等奖名一项,指导研究生参加湖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二等奖二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发明专利若干项。
陈靖,中共党员,中级工程师、讲师、技师,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副院长。曾指导学生获得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主持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优秀青年项目1项,主持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项,发表论文11篇,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编教材2本。
刘玉来,中共党员,讲师,硕士研究生,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副院长兼美育教研室主任,2018年发表论文《〈离骚〉两种演唱方式分析》,2010-2020年连续举办两场独唱音乐会,2021年在湖南省“讲党史,颂党恩”宣讲比赛中荣获校级一等奖,湖南省高校教师组三等奖,2021年发表论文《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2022-2023年度被评为“模范辅导员”,2024年第九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校赛一等奖,省赛三等奖。
方更生,男,硕士研究生在读,助教。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软件技术系主任。主持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项,参与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教改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湘潭市科技局重点项目等多项,指导学生先后获得湖南省楚怡杯python程序开发二等奖2项、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人工智能训练师湖南省选拔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1项、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web技术北方赛区一等奖1项,主编教材一部,参与发表论文若干。
陈俊杰,男,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实验师,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智能制造系副主任,10年非标自动设计与项目管理经验,主持开发玻纱整经机悬挂输送线、汽车轮边减速箱装配线、珠海北理工机器人实训基地等生产、教学项目。主持参与5项科研项目,如基于《智能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教学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公开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篇,指导学生参加楚怡杯、蓝桥杯技能竞赛获三等奖各1项,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1项。
尹可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职称助教,任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教务办主任一职。专业能力出众,在《汽车检测报告》上发表了论文《高效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成绩卓著,先后荣获2022年度优秀教师、2023年度优秀指导老师以及2024年度教学优秀奖,指导学生获得信息素养大赛省二等奖,楚怡杯电梯装调项目省三等奖,金砖国家技能职业大赛Python项目三等奖,以及挑战杯,公益广告大赛等各类奖项。
蔡一鸣,女,中共党员,讲师,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学工办主任。从事专业教学工作三年,学生管理工作四年。具备加工中心职业资格证书(三级),PLC、五轴加工中心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年度优秀共青团员”、“模范辅导员”、“最美辅导员”、“优秀辅导员”称号,发表省刊论文一篇。2024年3月在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第九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24年12月指导学生参加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分别获得就业赛道一等奖、成长赛道二等奖。也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湖南省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组织的思政类相关培训。
张妙婕,女,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现担任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专任教师、办公室副主任,深耕教育领域,成果丰硕。在教学工作中,多次荣获“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积极投身课程开发与创新,自主开设《AI人工智能在实践中的应用》课程。在课程设计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深度融合,通过引入大量前沿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让学生深刻理解AI技术在现实世界中的运作机制。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在指导过程中,从选题策划、方案设计到技术实现。在其指导下,学生们在比赛中屡获佳绩。其中,在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数智应用职业技能竞赛中,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荣获三等奖。
贺桢棠,男,人民群众,硕士研究生,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软件技术系专任教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计算机视觉以及数字媒体技术,曾先后参与《2017特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超级仿真技术研究》《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自动预测血栓负荷评分来量化肺栓塞的研究》,获得腾讯GAD2016全国高校游戏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2024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
彭思怡,女,共青团员,本科学士,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专任教师。毕业于衡阳师范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主要承担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及软件工程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注重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课堂采用"理论-实践-创新"三阶培养模式,通过互动式授课、分层实验设计、混合式教学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软硬件协同开发的工程实践能力。
曾美林,女,中共党员,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现任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软件技术系专任教师,2024年获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届轻工业数智应用职业技能竞赛人工智能训练赛项湖南省选拔赛职工组三等奖。
朱松,女,共青团员,本科学士,毕业于湘潭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任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专任教师。深耕职业教育一线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并且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主讲《C语言程序设计》《PLC应用技术》等多门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多门编程语言。擅长“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探索热情,课堂融入项目式学习与小组协作,注重逻辑思维与工程素养的双重提升。
许涛,男,本科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任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专任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生动严谨,善于运用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软件开发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擅长将行业前沿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软件开发技能。
王振兴,中共党员,副教授、人工智能高级工程师、新能源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职称,有多年世界五百强大型跨国公司及研究院设计开发和管理经验。多次承担研究院集成非标自动化、光学、机器人、 AI算法等高精密智能制造系统科研项目,获得特殊贡献奖,部级表彰等多项科研成果(主持省级、市级及重点项目3项,论文多篇,参与行业标准制订1项,著作多篇),拥有多项国家发明和使用专利。指导学生获得多项省级奖项,优秀教师等称号。对产学融合有深度的见解,是典型的知识+技术“双师”型专业教师,目前已经顺利入选湖南省智能制造“双师”名师大师工作室。
林依宇。中共党员,本科,助教,专任教师,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党支部宣传委员,任教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等相关课程。参与省级科研立项1项,发表论文1篇。多次在学校公开课中获优。指导学生参加湖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
刘浩毅。本科,专任教师,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党专任教师负责现场编程、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等相关课程。参与省级科研立项1项。
邹旭,女,共青团员,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现任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智能制造系专任教师。主要承担《单片机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传感器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中善于运用案例分析和项目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学科建设与教研改革,努力为智能制造领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吕平,工程硕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级工程师,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智能控制系专业教师。近三年完成的项目有:西安交通大学中尾减速器实验台电控系统全套设计、现场安装调试;天津华建天恒传动责任传动有限公司8MW风电实验台全套电控系统设计、现场安装调试;天津华建天恒责任传动有限公司8MW风电实验台电机底座自动定位系统全套电控设计,现场安装调试;中国军事科学院29基地3米旋翼台架电控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中国航发中传T16航空高速实验台电控系统设计、现场安装调试。
宁雪怡,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现任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专职辅导员。在校期间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湖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基地”成员,曾参与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南乡村儿童美术教育校内外“井”型协同模式研究”研究(项目编号:19ZDB021)和参与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湖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编号:S01016)。曾在国家级期刊《中国教育报》发表插画作品《家庭教育指导如何立足在专业基石上》(2022)、 省级期刊《知识窗(教师版)》发表文章《视觉媒体在美术课堂的运用现状及改进对策》(2023)。
谭子玉,女,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硕士学位,现任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专任辅导员。发表论文《论康海的散曲创作》、《古代歌唱艺术中的唱咏》。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两年校级三等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曾参与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仪式表演、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在工作中获最美辅导员、优秀学员、优秀志愿者等荣誉,指导学生参加校职业规划大赛获一等、二等、三等奖,参加校合唱比赛获一等奖、最佳指挥、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组织奖等。
欧阳梦菲,女,贵州民族大学舞蹈表演专业学士学位,现任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辅导员。在大学期间,四年一直担任学习委员,在校期间参演次数达15+,2023年8月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团队“仲夏有梦、陪伴报京先锋队”获得省级优秀;团队荣获“多彩贵州“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实践成果(调研报告)拟表扬名单。在校期间获得优秀班干证书,2023年11月代表学校参加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陕北秧歌剧目编创人才培训》结项汇报表演。
李沛雅,女,中共党员,本科学士,现任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辅导员。本科曾任学院青年传媒中心新媒体部部长,并参与拍摄湖南师范大学2022年官方招生宣传片,具备丰富的宣传工作经验。2022年带领"三下乡"团队获共青团中央优秀视频团队奖及湖南省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称号。曾获湖南省新媒体宣传作品设计大赛三等奖、湖南师范大学"优秀青年传媒干部"、"百优共青团干部"及校级二等奖学金等多项荣誉。2023年11月代表学校获得第九届新东方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胡莫愁,湖南农业大学法学学士,现任高校辅导员。在《创新人才教育》发表论文《浅析高职院校五年制学生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获得一等奖。深耕教育行业9年任辅导员期间,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规划,建立"成长档案"跟踪机制,累计帮扶200+学生解决学业与生活难题。擅长思政教育与危机事件处理。连续3年获评校级优秀辅导员,所带班级就业率保持95%以上。秉持"以法明理,以情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法兼修的新时代青年。
钟龙,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专职辅导员,本科毕业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专业,深耕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以“亦师亦友,护航成长”为理念,主要负责班级建设、心理辅导及学风引导,擅长通过谈心谈话、主题班会等形式贴近学生需求。精准帮扶学业困难、心理困惑学生50余人,主导“班级成长计划”等特色活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思政教育与生涯启蒙融合,协助学生规划职业道路,学生评价其“温暖可靠”,总能给予恰到好处的支持。
张澳,男,中共党员,湖南科技大学学士,现任辅导员期间,擅长通过一对一谈心、团体辅导解决学生学业规划、人际矛盾等问题,累计辅导学生300+人次。2024荣获“最美辅导员”。用心倾听,陪伴成长,做学生青春路上的知心人与引路人。
吉有为,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专职辅导员,本科毕业于家政学专业,跨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储备丰富,能够科学分析工作中所遇问题和挑战。秉持“认真只能及格,用心才能优秀”的理念,专注学生服务与成长。强调“珍惜时光,用汗水浇筑成功”,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提升综合能力。
Copyright © 2024 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01436号-1